儿童保健

让听力成为认知发育的翅膀

发布时间:2022-03-02 16:08:32 本文来源: 儿童保健科、儿童群体保健科

儿童听力障碍是一种较常见的新生儿出生缺陷。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率约为1‰~3‰.我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听力残疾者2780万,其中0-6岁听障儿童13.7万,且每年新增2-3万。听力障碍容易导致语言障碍,早期听力障碍若未得到及时诊治甚至会对儿童认知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影响儿童学习、社会交往的能力。

1. 听力障碍的原因和分型

(1)依据发病时间,听力障碍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是出生时就存在听力障碍,其对言语发育、身心健康、学习工作、生活家庭等的影响更大,常见发病原因有基因或染色体异常、先天性耳畸形、妊娠期母亲病毒感染或严重全身疾病或应用耳毒性药物、分娩时胎儿缺氧窒息等;后天性为出生后各个时期出现的听力障碍,遗传、疾病、外伤、环境、药物等都是致聋因素。

(2)依据语言功能发育程度,分为语前聋和语后聋。语前聋是在言语形成之前失去听力,多为重度先天性耳聋,如不及时有效干预,则会成为聋哑人;语后聋是在言语形成之后失去听力,长时间不干预也会影响构音能力甚至丧失言语能力。

2. 听力障碍的分级

3. 听力障碍的表现

儿童时期,因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不及成人,出现听力问题时不易被察觉,需要家长朋友仔细观察,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需引起重视:

(1)呼之不应:有时要重复说几次孩子才能听到,或在交流时要重复说几遍才能听懂;

(2)说话声音比以前明显提高:因听力出现下降,孩子自己听不到自己的声音,所以会不由自主地增大说话音量;

(3)看电视时会不自主地将声音调大。

另外:定期进行发育评估,观察孩子不同年龄段对声音的反应可以帮助判断孩子是否存在听力异常。不同月龄阶段孩子对声音的反应如下:

a. 从出生到1个月,对声音有惊动反应;

b. 1-3个月,宝宝眼睛与头部有偏向声音定位意识;

c. 3-6个月宝宝可以较好地形成对声音的定位反应,对声音感兴趣;

d. 6-9个月的宝宝对声音有敏锐的定位反应,会朝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e. 9个月到1岁,会对简单的语言做出反应;

f. 1-1岁半会按声音指令做出简单的肢体动作;

g. 1岁半到2岁,能按声音指令名称选择具体的事物;

h. 2-3岁能明白物体的功能,接受更多的指令,如跳、吃、戴帽子等。

如经过反复观察,孩子在相应的年龄阶段不能对声音做出相应反应,家长则要引起重视,怀疑孩子是否存在听力障碍,并及时带领儿童前往专科门诊进行检查。此外,1岁半甚至2岁没有言语能力,或较大儿童出现构音方面的困难也需要进行听力检查排除是否存在听力问题。

4. 听力障碍的预防

(1)及时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是第一时间发现听力障碍最有效的办法,可以从源头把控听力健康;婴幼儿期孩子应定期进行听力筛查,及早发现听力损失,避免听力语言障碍;另外,新生儿聋病基因筛查可以第一时间掌控遗传性耳聋高发因素;

(2)遗传咨询:母亲在孕前至孕期均应该进行聋病基因筛查,将防聋关口进一步前移;

(3)普及耳聋性药物相关知识,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4)哺乳位置要正确,以免婴儿来不及吞咽乳汁而误入耳咽管;

(5)避免耳部外伤:玩闹、运动时注意勿碰撞耳朵,家长自行给孩子挖耳朵也容易造成鼓膜外伤穿孔,引起听力损害;

(6)注意用耳卫生: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不要在污水中游泳或跳水;

(7)按时免疫接种,预防麻疹、脑膜炎、风疹和腮腺炎等感染;

(8)积极治疗鼻和咽部疾病及全身系统疾病;

(9)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放松心情,劳逸结合,注意膳食营养。

最后祝愿每个小朋友都能够“大饱耳福,耳聪目明”。


(图片来自网络)